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,灌溉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。今年以来,会宁县白草塬镇紧抓时机,以“早谋划、早准备、早安排”为原则,突出“实”字当头,着力建立设施完善、用水高效的灌溉用水管护体系,畅通农业灌溉渠道、提高供水效率和灌溉效益,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眼下,在白草塬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,机械轰鸣、工人忙碌,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。
会宁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白草塬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启智说:“目前,我们正在进行泵房及过滤室的基础夯实,蓄水池开挖,1-9个系统管道开挖埋设基本完成,正在同步推进检查井砌筑以及土地原貌恢复,每天投入机械10余台、人力60余人,确保6月底前主体工程竣工,不误农时。”
为严保质量,项目监理单位全程驻守施工现场,从材料进场到施工工艺均严格把控,对重要环节实行旁站式监督,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规范,通过分层验收、动态巡查,确保工程一寸不差、一米不偏,助力项目按期高质量完工。
甘肃卓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王毅告诉记者:“工程自开工以来,我们监理方常驻现场进行跟踪监控,首先对进场材料进行鉴证、取样、送检、复试,合格以后方可投入使用,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施工,对重要部位实行旁站式监理,积极配合,加快施工进度,按期完工。”
项目建设也让村民受益更多,西坡村村民赵天兵趁着农闲也参与了项目建设。作为亲历者,他更期待工程带来的长远效益,“过去靠天吃饭,现在滴灌通到田里,旱涝保收,这是几辈人盼来的福气。”他道出了旱塬百姓的心声。
“藏粮于地”破难题,现代农业促振兴。节水灌溉项目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为农业生产筑牢根基,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征程。
白草塬镇副镇长张宝荣说:“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,改变传统农业种植、灌溉和管理方式,提高土地生产能力,有效解决耕地质量差、灌溉不均的问题,同时通过‘小田改大田’,将传统灌溉改成滴灌模式,预计农业用水每亩节省约200方,粮食每亩增产100公斤。下一步,我们白草塬镇将持续加强项目施工监督管理,持续跟进项目进展,确保项目建设质量,为辖区发展现代化农业打下坚实基础。”
从靠天吃饭到节水保收,白草塬镇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不仅是一场农业技术变革,更是一份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答卷。如今,一幅“节水增粮、富民兴业”的现代农业图景在这里逐渐清晰,白草塬镇正在书写着“黄土生金”的新篇章。(记者 张睿通讯员 牛丽娜)